商品条形码是城市人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这项技术虽然30多年前即告成熟,但直到1984年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强制要求其供应商采用该技术,条形码在商品的应用才迅速扩大。然而,条形码自身有着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例如,扫描仪必须“看到”条形码才能读取,因此,工作人员必须亲手扫描每件商品,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现差错。另外,如果条形码撕裂、污损或丢失,扫描仪将无法扫描而不能识别商品。
于是,沃尔玛再领先河,开始了它的RFID试验。RFID又被称为电子条形码,这种标签能够发射出一种信号,信号之中包含了一件产品的基本身份信息,比如原产地、经销渠道、零售商信息等等。普及RFID后,每件商品都携带了它特有的信息,生产商或者销售商就能随时知道它在哪儿,在某个超市的货架上还有多少存货以及它的有效期到什么时候。
RFID技术使得合理的产品库存控制和智能物流技术成为可能。借助电子标签,可以实现商品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运输、仓储、配送、上架、最终销售甚至退货处理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比如,经营者透过RFID技术,可以实时了解到货架情况并迅速补货,减少10%至30%的安全库存量,从而大大降低仓储成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差错率的降低,使整个供应链管理显得透明而高效。
对于消费者来说,切身的变化便是不用在结账时排长队了。只要顾客把购物车从一个阅读器旁边推过,这个阅读器就像心灵感应一样掌握所有商品的信息,出纳员只需收款就行了。由于RFID技术免除了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在节省大量人力的同时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另外,由于RFID芯片的自动处理和大存储容量特性,使沃尔玛不仅可以追踪存货,还可以实时了解顾客消费何种产品与消费金额,以便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高附加值服务,从而颠覆了目前的商业和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