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愿意看到旅客量及货运量的增长,但这就需要有一套更好的管理办法来尽量避免包裹的丢失和延误。再则,民航业的安全任务使得民航业在采用新的技术时倍加小心。如何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改革民航业的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增加效益?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整个世界都在关心的问题。
为此,代表着240家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一直在努力。2004年11月份,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出台了份“简化商务”的战略计划,要求世界各国客运航空公司全面整改其传统经营管理机制。整个“简化商务”计划从航空旅行路线、机票管理、登机手续和行李包裹检查等方面入手,改革涵盖了从电子客票(e-ticketing)到电子货运 (e-freight)等业务领域,要求包括电子客票、旅客自助服务、标准登机牌条码和行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4个方面。
RFID改善行李货运
国际航空运输协指出,行李管理方面使用RFID处理乘客行李是机场简化流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如果全球机场都是用这套系统,全球业界更可节省7.6亿美元。相对于条码55-90%的读取率,RFID读写器能够以98%的分拣率来更好的识别包裹。经国际航空委员会统计在2009年将有45%的机场使用RFID标签来管理旅客的行李包裹。
2005年11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IATA) 一致通过“IATA 的RP 1740C 文件”,引入了无线电行李标签 (RP1740c) 全球标准,将以UHF(超高频)绑带式标签作为航空行李标签的惟一标准。新标准采用的频率是850MHz-950MHz,这是各国许可使用的波段和功率。采用ISO-18000-6-C,它是一个开放的标准,规定了读写器与电子标签标签对话的方法及标签应答方法。其他两个协议为ISO-15691和ISO-15692,将用来描绘数据压缩,供与标签结合用的存储识别命令用。
然而,机场并不是一个实验室环境,金属物质和液态品随处可见,这将导致RFID标签的误读、标签冲突和读写器失误等情况发生,令整个系统出错率上升,这将是未来技术的攻坚重点。同时,如何进一步降低电子标签的成本也是未来改善民航货运,实现随时沟通、促进民航物流整体联动的攻坚目标。
登机牌条码化
而为了简化旅客登机流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在2007年宣布推出一项全球化标准——“标准登机牌条码化”,这种新的“条码登机牌”将可以同时用纸质打印或者电子化两种方式实现,并计划于2010年在全球所有的国际机场实现部署二维条码。
这种新型登机牌,与传统登机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用条码替代了以往的磁条。通过这种新型的登机牌,航空公司可向旅客提供稳定的移动电话办理登机手续和登机牌选择。新的值机流程中,航空公司可以给旅客的移动电话发送二维条码,这样旅客的值机信息可以从移动电话下载或者直接从手机屏幕来读取,从而完全消灭了原来的纸张,并且整个旅途无需更换其他登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