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未来5-10年全球RFID市场的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由于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制造业枢纽,其RFID产业也将有可观的增长。
目前,不少业界人士认为,中国的RFID产业经过2005年前数年的酝酿,2006年及2007年开始起步,估计在2009年后踏入高速发展期,那么究竟这个“腾飞临界点”会否在2009年出现?
AI:展望2009年,你预计中国RFID市场会呈现怎么样的格局
尽管RFID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进入商业化应用,但它在全球化市场逐渐受到重视只是10多年前的事,因此它的应用还有很多可堪发掘的空间。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为蓬勃的经济体系之一,为RFID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在RFID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
然而我们我们不能就此便下定论:中国RFID产业今后的发展将会是一帆风顺。在中国还有些市场发展的瓶颈尚需解决,例如:技术标准的问题,市场对RFID方案的价值认同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我认为中国RFID市场在2009年会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因为展望2009年,我认为,如何引导市场对RFID价值有正确的理解将更为关键。
AI:目前RFID在中国的行业标准还没有定案,你认为这对本地RFID产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统一标准的出台自然会对本地RFID市场发展有正面推动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就算在国际市场,也是有多种技术标准在并行使用。例如用于追踪动物及智能卡的RFID应用就有其特别国际标准,因为这种应用要求较高的的加密技术以保证RFID采集数据的安全性。国际标准组织(ISO)已应供应链的需要,着手制定了高频标签标准(ISO 18000-6),此外,EPCCglobal也有其另一套标准。
可喜的是,EPCglobal已经把其第二代UFH EP协议送交ISO确认,并取得了ISO 18000-6C认证,目前正汇合成主流标准。
从中国来看,虽然还未形成完整的RFID行业标准,但是关于无线电频率方面的规定已经由国家无线电管理局正式规定颁布实施了,至少在这方面已经有法可依,这是一个重大的积极的进展。对于这种现状,我认为,RFID厂商的应对方法是,力争提高灵活性,令其产品能配合不同标准的需要,例如我们易滕迈公司的方案便符合各种主流及新兴的标准,包括EPC UHF Generation 2,ISO/IEC 18000Part6,ISO/IEC 15961&15962 ,ANSI INCITS 256:2001,EAN.UC GTAG ANSI MH10.8.4等。
因此,在中国《800/900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用)》颁布实施后,易滕迈公司积极跟进和支持,在第一时间内就通过了国家无线电管理局的相关认证测试,率先得到了中国的RFID认证。目前,在中国获得批准使用的易滕迈买RFID硬件包括:IV7车载RFID读写器,IF4和IF30固定式读写器以及IP4便携式读写器。